更衣記 

聽你說她穿什麼衣服,有如看照像簿,面孔已經熟悉,只要用想像拿衣服配上去就行了~張愛玲~

 

隨著季節的轉換,衣櫥裡的冬衣又得收存起來,換上當季需要的衣裳。

對於衣衫的偏愛,來自一份對夢與美的幻想和渴望!當然也是從小愛塗鴉的本性;然而畫畫與穿衣有什麼相關性呢?

小時候,愛翻媽媽學洋裁的畫本,她在做一件衣服之前,一定先在有很多細格的簿子上,畫好圖樣,空白處一定畫一個穿衣的模特兒,全身裝備齊全,手提皮包、帶項鍊、擦口紅、穿高跟鞋,看在我們小孩子眼裡,簡直驚為天人!等衣服做好了,跟紙上模特兒穿的一樣,我心中高興得像仙女一樣,最記得一件小可愛式的連身圓裙,淺綠底上印著不規則的紅色圓圈,一轉身,裙擺就平飛成一個大圓,美呆了!

這就是我生平第一次對衣裝的記憶。

 

因為喜愛衣服,對布料更情有獨衷,媽媽會利用剩布幫我們做鞋子、頭飾、小包包或洋娃娃,常常這樣穿出去,可惜那時的我,不懂好不好看?現在覺得媽媽很會穿衣服!

而我也對媽媽的衣服,念念不忘,記得她有一件白底麻紗,印有逗點圖案的旗袍,晒在院子裡,我從竹竿間走過,衣服貼在臉上,有一股風與太陽的味道,好聞極了;另外她的紫色碎花旗袍,黑綢子鑲花邊的上衣,黑條紋香港衫,隨時都在我的記憶中品味。

 

我愛穿漂亮衣服,也許是源自母親的那些衣服,高中時代,我懂得剪下報紙的式樣,讓媽媽幫我做新衣,上了大學,才開始學著裝扮自。學生時代愛穿百摺裙,後來看了張愛玲說:「裙上的細摺是女人儀態最嚴格的考驗」,於是改穿A字裙,窄裙,畢業後流行喇叭褲,有一次我穿了一件桃粉與棗紅色抽象花色的大喇叭褲,因料子輕軟,走路時飄揚有風,學生遠遠看到說像隻蝴蝶。

 

長大後,為了生活家計,對於穿衣不再那麼敏感講究,像從未年輕過,一件遠東綿質金黃碎花的蓬裙洋裝,是那時唯一的裝束。不過我在報端發表了很多的服裝設計,算是補償了當時衣衫的拮据,回首看看從前那些作品,我其實從不缺衣服,而且衣樣百出!

時代的腳步太匆促,街上三不五家就是一間服飾店,市場廉價拋售,質料款式都好的衣服比比皆是,現代的女子,在難以抗拒的誘惑下,應該很容易發展出自己的穿衣哲學;然而衣服泛濫的結果,也有可能使女人的線條體格公式化,難以穿出自己的獨特風格。

 

從現代女子的穿著上,也發現到「女性自主意識」的高漲,其實中國人不太贊成太過觸目的穿衣,一個女人從小被教育:「不該吸引過度的注意」,想要出眾的方式固然很多,而天生麗質難自藏,另當別論,就怕醜態盡出,又不養眼,敗了花姿柳色,還招惹了傷風敗俗,禍事上身,那就失去衣服的價值了。俗話說,年輕時「人穿衣服」,什麼衣服穿在身上都好看,年紀大了就是「衣服穿人」了,不得其時的穿衣,硬要裝模作樣,那就愈加地自暴其短,處境堪憐了!

 

穿衣首要清簡舒適,適時適地適人,質感重於量感,三國演義中,劉備說:「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」,這句話換在現化婚姻裡,也有「衣服如丈夫」的趨勢!

換衣不換妻(夫),衣服穿得服貼得宜,像自己身上長出來的,想必心裡的感覺就自由自在多了。而穿衣似乎也是件不足掛齒的小事,時代再進步,也沒有帶給人精神上的富足,在那麼多的衣服裡,挑選出一件合身合意的衣服,好像不只是運氣的問題,而更難得的是又能穿出物超所值的感覺!

 

2007/5/26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映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