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覺得,熱情為人所帶來的

如此 破壞性的結局

遠不如一種

遲緩安靜的

痛苦更有悲劇感。」

-《失去的金鈴子》

「她一生的故事,是一次20世紀的文學壯遊。」  

 

聶華苓這位作家的名字,之所以烙印在腦海,從不曾忘記。是因為《失去的金鈴子》這本書。那時我正值青春年華,而書中的金鈴子,「不知從何處飄來,好像一根金絲,一匝匝的,在田野上繞,在我心上繞,愈繞愈長,也就愈明亮」。這詩一般的文字,和那若有若無的聲音,像一份淡淡的憂傷,也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靈,至今不忘。當時,我不知那是什麼寓意?只覺得感傷。

 

好的文學作品,如一縷細悠悠的金光,總在生命憂黯的時刻,照亮了自己,像那隻金鈴子。

 

直到數十年後,閱讀她的《三輩子》,才開始真正地理解她風霜、飄泊、與憂傷的一生,也是優美、明媚而華麗的一生。知道人為什麼要寫作?因為生命有太多的苦難。寫作對聶華苓而言是一種心靈的抒發。

 

 

〈三生三世聶華苓〉這部文學紀錄片(One Tree Three Lives),再一次加深了個人對聶華苓女士深深的了解和敬愛,聶華苓女士說:「她這一生是一棵樹,根在大陸,幹在台灣,枝葉在愛荷華。」從她說這句話開始,我幾乎是噙著淚看完整部影片的;尤其是說她到與母親分開時,「當年我十四歲,就在那兒,母親流著淚,看著我搭上小火輪去巴東。連連招手的母親孤立河岸上,在我淚水中越來越模糊了。從此我就流浪下去了。」此刻現場出奇地安靜,觀眾的淚也已悄悄地滑落。

 

 

隨著鏡頭的變換,我很努力的記住片中的每一個場景、人物,和每一句對白,捨不得貶一下眼睛的、細細的,凝注著聶華苓女士的每一瞬神情,傾聽她清晰悅耳的聲音,細說她生命裡的前塵往事。

 

她姣好的容顏,娟秀清麗的眉眼,爽朗熱情的笑靨,穿著旗袍的典雅氣質,在在地緊扣著我的心弦,啊!聶華苓竟是如此優雅芬芳、風華絕代的文學女子。 最喜她對夫妻的詮釋,年輕是是愛,年老是親;足見她與Paul Engle的鶼鰈情深,影片中一幕的時空停止的房間,就停在1991年Paul Engle去世的那一天。而《三輩子》的故事,也寫到那一年為止。

 

因為先熟悉了書中的內容,所以可以很深刻,巨細靡遺地銘記影片中的每一刻片段的情節與光影,如《失去的金鈴子》中的這段文字,便深深讓我悸動:

「我覺得,熱情為人所帶來的

如此 破壞性的結局

遠不如一種 遲緩安靜的

痛苦更有悲劇感。」

 

文學的感人,就在於它撫慰了每一顆悲傷的靈魂,讓我們在受苦中活得從容、冷靜而端莊。

 

聶華苓的丈夫保羅安格爾說:「在這個世界裡,有想像力的人,瞭解並信任一切有想像力的人,如果你們讀詩給對方聽,你們之間就沒有戰爭。」所以聶華苓和Paul Engle在1927年於愛荷華大學成立了「國際寫作計畫」,邀請全世界的作家,齊聚一堂,如今己有一千多位作定,參與過這樣的文學盛宴。 影片中見到我嚮往的鍾玲、艾青、以及幾位大陸作家余華,丁玲,王安億、蘇童等;也有一些台灣作家,如白先勇、鄭愁予、蔣勳,林懷民、陳映真等。

最慶幸的是看到了敬佩的殷海光先生的哲人風釆,他是金岳霖的學生,曾任南京《中央日報》的主筆和台大教授,我讀過他的書。

 

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唯美,也很深刻,從細膩處見真摯。把一位作家的性靈之美表露無遺,把過去和現在,所經歷的過程及時代場景,結合音樂,攝影的藝術手法,更加延伸了文學的雋永之美。

 

香港知名導演陳安琪不但把這位「世界文學組織之母」的熱情、無私、天真、以及她的大愛、包容與樂觀。溫柔又率真的個性,描摹得生動感人,並以「她以舒緩的筆觸,勾勒出聶華苓優雅的身影,書寫愛荷華的寧靜風景,細膩地從平淡的生活中,刻劃出聶華苓傳奇式的一生。」映襯了尼釆所說:「奇美的風景,是給平凡的畫家看的,能夠欣賞普通的風景,才是真正的藝術家。」

 

 

 

無論是女主角聶華苓、Paul Engle、和影片中受訪的作家,從陳安琪雲淡風輕的筆觸中,看到豐盈紮實的寬廣生命與厚度。

另外,雷光夏的配樂,可稱天衣無縫,隨著聶華苓的自述,牽引著觀眾心弦的悲喜哀樂,當一首「綠島小夜曲」響起時,我的思緒倏地墜落在那久遠,而不諳世事的懵懂年代,淚水潸然而下,音樂真是叫人的感情措不及手啊!

 

為這一部迢遙、壯闊、明媚,華麗而又滿是淡淡哀傷、至情至性的文學電影致最深的敬意,也向該影片所有的幕後製作人員,用力的擊掌喝釆!

 

2012/12/12  電影手記

 

附註

「她家的客廳,是世界華人作家的沙龍。」 她歷經大陸、台灣與美國的飄泊,找到了她的方向和使命。她的一生,猶如三生三世的旅行。

她是20世紀華人作家的推手,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,都是她家客廳的座上賓,她是聶華苓,「世界文學組織之母」。 她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非常的影響。本片描述了她在台灣編輯《自由中國》半月刊,以及與丈夫 Paul Engle 創辦愛荷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劃」(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)的歷程。並透過聶華苓和多位海內外著名作家的訪談,展現了聶華苓傳奇的一生。

arrow
arrow

    映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